时间:2020.10.26 浏览:526次 作者:ISE 来源:
CVIA杂志:MPV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(AMI)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
近期发表在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的一篇文章探讨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高龄AMI患者这一特殊人群预后的预测价值,证实了MPV水平升高是行急诊PCI的高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。
研究简介
该回顾性研究纳入195例行急诊PCI的高龄STEMI患者,以MPV8.9fL为界分为高MPV组(n=49)及低MPV组(n=145),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,高MPV、高龄、低HDL-C、血清肌酐高、Gensini评分高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。
述评
作为临床上简便易测得的参数,平均血小板体积(mean platelet volume,MPV)是反映血小板活化及功能的重要标记,其与冠心病、脑卒中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肥胖及心力衰竭、心脏瓣膜病、周围血管疾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。
MPV简介
MPV作为衡量血小板体积的指标,反映了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与血小板生成的情况,其与循环中血小板的寿命、超微结构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。新形成的血小板体积大,富含分泌颗粒,代谢和酶的活性增强,更容易发生黏附聚集;且大体积的血小板膜表达更多的糖蛋白受体GPIb、GPIIb-IIIa,与纤维蛋白原的亲和力增加,更易发生聚集。随着存活时间延长,血小板逐渐成熟,活性物质不断从胞浆中脱出,MPV逐渐减小,活性减弱。血小板中的致密体和α-颗粒释放多种促血栓因子,如血栓素A2、P-选择素、腺苷、和β-血小板球蛋白等,将诱发或加剧炎症反应。
MP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生理机制
MPV的增加反映血栓形成和炎症状态的存在。在急性冠脉事件中,斑块破裂部位血小板被大量消耗,反馈刺激巨核细胞加快血小板生成,导致骨髓中大体积血小板的释放;各种炎性细胞因子,如白细胞介素1(IL-1)、IL-3、IL-6和肿瘤坏死因子(TNF),是影响巨核细胞倍性的重要因素,可改变骨髓释放的血小板的形态和反应性,产生更大、更具活性的血小板,而新形成的血小板体积大又更容易发生黏附聚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,加剧疾病的进程。
既往临床研究小结
既往一系列研究探讨了MPV对于AMI临床应用价值,主要集中在MPV可早期快速识别PCI无复流及再灌注损伤、预测AMI后左心室功能不全、预测AMI死亡率等。这些研究表明,MPV较高者发生无复流现象、心肌再灌注损伤、溶栓失败的风险明显升高,对于AMI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亦有重要意义。
该研究亮点
该研究虽然存在样本量小、回顾性分析等局限性,但证实了MPV在高龄STEMI患者这一特定人群中同样具有预测短期预后的价值;但鉴于AMI发病机制的复杂性,MPV能否成为此类患者的治疗靶点及其对于临床医疗过程中的指导价值,尚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试验予以证实。
述评者背景:
肖宜超,医学博士,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,中南大学医学生课外科研训练指导教师,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介入心脏病学临床、科研工作。曾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Davis心肺研究所访问学习,曾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、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、中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、中南大学“十佳”优秀博士研究生、国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等荣誉称号;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、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计划项目1项、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科研基金1项、中南大学科研训练开放项目1项。国内外公开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,其中SCI论文十余篇,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、JACC、Hypertension、Journal of Cardiology等顶级杂志上;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》、《中国当代儿科杂志》、《实用心电学杂志》、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等杂志中青年编委。
原文链接:(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达)
https://www.ingentaconnect.com/content/cscript/cvia/2019/00000004/00000002/art00007#
上一篇:这本 SCI 速度超快,一个月就可接收,国人发文少,今年首个IF接近5分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