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图片  

投稿如何选刊?收到完全相反的审稿意见如何做?

时间:2020.06.16 浏览:862次 作者:ISE 来源:

在过去两周内, 国际科学编辑ISE举办了2场论文写作直播课程,邀请了Antonio Peremo教授和刘谦教授展开研讨。两场讲座,约600名学者和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免费公益学术活动。

以下,国际科学编辑就两场课程的提问环节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解读,分享给大家。

第一场 Antonio Peremo 问答整理

1,Q:在你的讲座中,你提到短文章标题可能获得更高的引用。请问是因为短标题更容易曝光从而获得更多引用吗?

A:目前不清楚这两者之间有没有绝对的反比关系,但是一定是有关系的。从心理学上讲,如果你写一个很长的标题,读者很容易会失去注意力。反之,一个短标题,读者会反复地读,有可能更会引用。

2, Q:当我收到两个完全相反的审稿意见的时候,该怎么办?

A:当我收到这样的意见时候,我会仔细再读一下审稿意见,并且再读一下我的文章,确定究竟是我写的有歧义还是审稿人真的没有看懂?另外,我需要强调的是,审稿人也不是永远正确,在我作为期刊审稿人与其他审稿人交流的过程中,我发现审稿人经常犯错。我建议要尊重审稿人,并且在回复审稿人的意见提交的同时,给期刊编辑写一封邮件,指出两个审稿意见的矛盾之处和你的回复。

3, Q:如果我在一本期刊上发表过文章,接下来我的文章,我也把这个期刊作为主要投稿的目标期刊,请问这样的操作是否推荐?

A:不。站在期刊编辑的角度,如果总是发表同一个作者或课题组的文章,读者会不喜欢,对杂志的影响也不好。我建议作者可以分散目标期刊。

4,Q: 对于偏远地区的临床研究人员来说,没有太多研究资金和设备,但是他们也有发英文文章的需求,你对他们做实验和发文章有何建议吗?

A:这个问题很大,很复杂。我的建议是寻求外界实验室的合作,共同完成实验和研究。

第二场 刘谦 问答整理

1、Q:那如果收到的审稿意见恰好相反,该如何回复审稿人?

A:不要受其他审稿人的影响,抛开其他人审稿意见,单独答复该审稿人:不要责怪审稿人,你可以非常谦虚地回复,也许该审稿人水平可能很低,但要感谢他的帮助和意见,在答复信里明确描述,阐述实验意义和创新点,态度一定要谦虚,很可能你的表述有歧义,应委婉地在答复信沟通。这样你的稿件才可能得到复审。

2、Q: 受益匪浅,请问sci催稿,一般多久就能催?是不是传说中的一催就悲催?一定要用通讯作者的邮箱吗? 因为通讯作者是我导师,用他的邮箱不太方便,可以用自己的吗?

A:一般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是比较合适的。非常建议用通讯作者的邮箱,不要用第一作者的邮箱(礼仪问题),效果一般不太好,很有可能不回复,如果通讯作者不方便,建议把账号代为进行管理。

3、Q:请问投稿如何选刊?

A:技术上很复杂,可以按照影响因子,学术声誉,载文量,期刊主编编委的学科,已经发表的文章的学术领域,是否你发表领域的文章量很多等因素来判断。

4、Q:工作量大小跟影响因子有直接关系吗?

A:没有关系,影响因子只是一个数据。举个例子,例如投我们肿瘤领域的期刊,如果投3分的期刊,还没到达平均水平,但如果是投耳鼻喉领域的期刊就很不错,这没有直接关系。这个和学科有关系,不同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别很大。(例如数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普遍低,都没有10分的期刊)

5、Q:请问老师,如果拒稿邮件明确提到按要求修好后还可以投回来,还规定了时间限制,再次投稿会增加接受概率吗?

A:建议不要再次投稿,如果过了时间限制你可以再发邮件,说明补充实验增加了时间,请求把文章的deadline延长一下。建议大家不要再投新稿了。

6、Q:感谢刘教授的精彩讲座!我是一本新刊的编辑,请教新刊在加大编委及专家约稿的同时,如何吸引年轻作者的优秀稿件?

A:多组织参加一些学术活动,多去这个领域的学校和重点实验室进行交流拜访,了解作者喜欢什么样的期刊,喜欢的国际一流期刊有哪些好的措施供我们提高,作者培训是很重要的,即国际期刊的workshop(作者和编辑一起座谈),可以一起共同进步。建议期刊尽快被pubmed收录,被SCI收录。

7、Q:请问刘教授,高分SCI策略?

A:很宽泛的题目,以后会再谈,高分实际在于你领域研究的问题是不是领域内很重要课题,单位声誉,既往系统的工作也很重要,是一个很好的背书。最后,创新性也很重要。

8、Q:审稿意见要求增加样本量,延长随访时间,增加细胞株,但我因为资金,时间等问题无法满意这样的要求,怎么办好?

A:建议修改结论,审稿人提了很多建议,但是你达不到他的要求,这时候有一个杀手锏以供参考:可以先把一部分好做的实验先做完,然后把你的结论加上一些定语,讨论的时候加上局限性,编辑看过后,如果能达到期刊的要求,很可能就会接受。编辑一般会对自己期刊能发文的要求有着清醒的认识,而不是盲目的听信审稿人的意见。

9、Q:想知道是否大部分SCI期刊临床研究不管是前瞻性研究还是回顾性分析都得提前注册吗?或者只是干预性试验才需要注册,或者只是部分期刊需要呢?

A:简单的临床观察不用注册,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干预性研究的才需要注册,检测也可以注册,少部分会影响你的治疗决策的也需要注册。

10、Q:刘教授您好!请问投稿的时候,把前一次拒稿意见和对拒稿意见的回复,一起投给新期刊,是否会增加发表的成功率?

A:这个涉及到transfer的问题,假设你投的是Blood,被拒稿的话, Blood会推荐transfer到Blood Advances;如果没有推荐的话,你可以在cover letter里把细节附上,把被拒的审稿细节和对审稿意见的答复修改都附上,这种情况非常有助于你的稿件得到审稿人和编辑的认可,有时候甚至会不再送审,经过编委讨论,根据审稿意见有可能就接受了,很有帮助,可以节省编辑的时间。

11、Q:请问一下,快两个月了文章的状态还是 under review,这种情况是在送到专家那边审稿呢?还是编辑没处理呢?

A:要看投稿系统的状态,国际期刊投稿系统都有不同状态。如果是Scholar One或Editorial Manager的under review,说明还在审稿人处,如果时间太长,可以通过系统发私信委婉的催一下,这样就算编辑不回复你,他也会关注一下你的稿件,一旦到期就可能会找审稿人催。

12、Q:请问刘老师,Medline和Pubmed有什么区别?

A:这个是检索系统的问题,Medline相当于以前光盘形式,更慢一些;而Pubmed相当于网络,包括Pubmed central部分期刊,有2000多本不是Medline收录的。总体来说,同样的结果,Medline的内容基本都能在Pubmed查到,而Pubmed范围更大,检索内容更广,而且还包括优先出版的内容。

13、Q:投稿前咨询,写给哪个编辑,上哪找?

A:去杂志的网页上找,编委一栏一般有主编的信息,其中包含邮件信息,可以通过发邮件询问,如果没有邮件信息的话,可以找到稿约信息或者期刊描述, 给editor office、manage editor 发邮件即可。

上一篇:【BIOI】利用微生物及其酶生产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

下一篇:搞懂SCI论文母语化润色,提升通过率

返回